作者: 孟欣 文杰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2-07-22 10:29
□记者 孟欣 文杰
在郓城县的人文历史中,古代帝王御封的武状元少之又少,清代武状元山东有14名,而郓城县张鲁集镇状元张楼村的张宪周是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也因此,该村名冠以“状元”一词。在该村中心街北端,有一座清代三进院式的古建筑群——状元张楼状元祠,它就像一个历史符号,深深影响着该村村民后世崇文尚武、努力向学的优良传统。
2000年1月,状元祠被郓城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赶至该村,一探这座传承百年祠堂的历史渊源和对后世的影响。
百年三进院状元祠沿用至今
在状元张楼村主街道北村口,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一座新近建成、非常威武的武状元雕像,不少孩童在雕像前的广场上嬉戏。经多方打听,记者终于找到“藏匿”在村街民居中的状元祠,而状元祠也被该村村民亲切地称为“家庙”。
状元祠三进院由影壁、大门、过厅和正殿组成。“状元祠大门面阔三间,东西长9.10米,南北宽4.20米,高5.5米,前出廊,廊宽0.95米。两根明柱撑起前廊,上置日月窗,大门两边为八字影壁,门前左右竖立石狮一对。”状元张楼村张氏家族理事会理事张留振边引领记者通过大门进入边告诉记者。
走进大门是状元祠的过厅,再往后便是状元祠的正厅,“正厅面阔三间,东西长11.5米,南北宽6.30米,高6.8米,两根明柱撑起前廊,系砖木结构,二梁起架,七檩制,画梁雕栋,金碧辉煌,绘色殊丽,光彩映目。屋脊装有五脊六兽,钢叉云燕,风铃云摆,风吹云摆风铃叮咚作响。正脊雕有荷花图案,两头各有龙吻,造型独特。祠堂中设神龛香案,神龛上有张氏六世祖尚义亲笔书写的‘时思堂’堂号。”张留振向记者介绍。
“这座状元祠源于张氏十九世传人张宪周,他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殿试魁首,被钦点为武状元。次年在张氏家祠原址基础上,奉旨按清朝旧制,扩建祠堂为三进院,加盖了东西厢房,并更改名称为武状元祠,沿用至今。”张留振告诉记者,“张宪周先封陆部朝参镇殿将军,后晋升从一品参将,至兖州镇守使。”
而据郓州博物馆馆长杨涛介绍,状元张楼村张氏一脉祖籍为湖北汉阳府汉川竹园村,始祖贞,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随永乐王征战,钦封武德将军,世袭罔替。后世奉鲁靖王旨,迁至郓城县西北,开垦黄河滩地,见此处地广土肥,就在此安营扎寨,取名张庄。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时任县令莅临张庄村,见村内骡马成群,楼台百座,村民富庶,遂为之更名为张楼村,后因张宪周中状元,其村后人更名状元张楼,并沿用至今。
家族传承,不断激励后人勇往直前
该村因其中状元而改名状元张楼村,村旁有两处庞大张族坟冢、墓碑等,至今仍有不少张族后裔常来状元张楼祭族追根,谒拜祖坟。
“据家族历史记载,张宪周虽出身富足人家,却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他天资聪颖,十五岁拜武解元李山为师习武练功。二十岁考中武庠生。练就了一身刀马纯熟的武功,所用两柄大刀,一柄重120斤,一柄重180斤。所用犀牛角弓,须三百斤臂力方能拉开,人称‘神童’。”张留振告诉记者道。
据考证,自唐朝至清末,共产生了284名武状元。清代山东仅有14名,郓城县的张宪周是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清光绪十六年,时年28岁的张宪周赴京比武赶考。”在状元祠正厅,张留振停留在一幅张宪周的画像前告诉记者,“经过骑射、比武、臂力等环节的比拼,张宪周脱颖而出,清光绪皇帝遂点为武状元。1891年张宪周被封为陆部参镇殿将军,1894年张宪周赴任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协镇,后张宪周迁任崮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到任后,他走访百姓,制定平匪方略,身先士卒歼敌于铜家堡。辖属地域遂得安宁。”
在状元祠正厅,一块斑驳的匾额让记者驻足良久,张留振告诉记者:“这是御赐的金字匾额,上书‘捍御功伟’。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失陷,光绪皇帝和西太后仓皇西逃。八国联军分道追驾,张宪周当时曾随行护驾,行至居庸关时,他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率众堵截敌人,与八国联军展开人盯人的白刃战,护驾将士英勇搏击,光绪帝等化险为夷,返回北京后便御赐了这块金字匾额。”
晚年,张宪周回到故乡。他两袖清风,仅有几间民房、几亩薄田,后在家乡开设了武馆,广收门徒数百人,常年练武。在其影响下,状元张楼村的群众性武术活动一直流传至今,习武人员数量多。时至今日,该村已组建武术队,致力于以实战和表演著称的周公炮拳、状元大刀等传承。
“村里每年春节祭祖的时候,老一辈人总会给后辈讲授先辈的事迹和家训,激励着后人积极向善、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近年来村里也出了不少知名大学的高才生,状元祠正以其无形的传承精神影响着下一代。”张留振说。
“该建筑规模形制在我县并不多见,在规模、形制、镂雕、绘画上都独具匠心。其大门前影壁更是独具风格,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的真实写照,它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清代建筑具有重要价值。”郓州博物馆馆长杨涛说,“现郓城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张宪周120斤混铁大刀一把,武状元牌一块,至今保存完好。”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状元张楼村状元祠现由该村张氏族人使用,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为保护机构。郓城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状元祠的开发保护工作,制定了以状元张楼村状元祠为依托的乡村文化旅游规划方案,规划建设武状元纪念馆、武学纪念馆、乡村记忆纪念馆,修建状元府、练武场、状元湖,形成了集旅游休闲历史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教育基地。